【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20
91、效率∶公平∶市场经济
A.科学∶理性∶政治哲学
B.革命∶改良∶社会制度
C.民主∶集中∶组织原则
D.美丑∶善恶∶审美范畴
【答案】C
【正确率】43%
【答题次数】3170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类比推理-外延关系-并列,判断推理-类比推理-语义关系-反义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方面,只追求“效率”会忽略“公平”,只追求“公平”会忽略“效率”,二者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科学”与“理性”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B项:“社会制度”改革的两种方式是社会“革命”与社会“改良”,但“革命”与“改良”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C项:“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与“集中”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美”与“丑”属于反义关系,“善”与“恶”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25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0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66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7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网友回忆版)第89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102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02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59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1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6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4题、2019年0420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2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34
92、瓮牖绳枢∶粗茶淡饭∶清寒
A.叠床架屋∶衣锦食肉∶奢华
B.箪食瓢饮∶曲肱饮水∶简朴
C.轻车熟路∶霜行草宿∶轻松
D.金盆洗手∶金屋藏娇∶阔绰
【答案】B
【正确率】62%
【答题次数】2306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类比推理-语义关系-近义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瓮牖绳枢”形容住房条件十分简陋,多指贫穷人家,“粗茶淡饭”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二者均与“清寒”属于近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衣锦食肉”指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B项:“箪食瓢饮”指贫苦的生活;“曲肱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二者均与“简朴”属于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轻车熟路”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干起来不费力;“霜行草宿”指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D项:“金盆洗手”指某些黑道人物发财后准备安享晚年,公开宣布改邪归正,现也指放弃以前长期从事的行业或某件事;“金屋藏娇”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也特指纳妾,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29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4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67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网友回忆版)第95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104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62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2题、2019年0420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8题、2019年0420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5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26
93、巾帼之于()相当于()之于监狱
A.须眉;囚犯
B.英雄;犯罪
C.女子;铁窗
D.头饰;惩罚
【答案】C
【正确率】75%
【答题次数】1468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类比推理-内涵关系-对应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巾帼”代指女子,“须眉”代指男人,二者属于并列关系,“囚犯”对应的场所是“监狱”,二者属于场所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有的“巾帼”是“英雄”,有的“英雄”是“巾帼”,二者属于交叉关系,“犯罪”和“监狱”属于因果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巾帼”指代“女子”,“铁窗”指代“监狱”,前后二者均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巾帼”与“头饰”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监狱”是接受“惩罚”的一处场所,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27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2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0题、2019年0420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0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64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3题、2019年0420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00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23
94、()对于幸灾乐祸相当于怨天尤人对于()
A.得意忘形;呼天号地
B.乐极生悲;饮恨吞声
C.兔死狐悲;乐天知命
D.睚眦必报;破涕为笑
【答案】C
【正确率】42%
【答题次数】2904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类比推理-语义关系-反义
【解析】
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幸灾乐祸”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二者均形容高兴;“怨天尤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呼天号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乐极生悲”指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与“幸灾乐祸”无明显逻辑关系,“饮恨吞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与“怨天尤人”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形容悲伤,而“幸灾乐祸”形容高兴,二者属于反义关系,“乐天知命”指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与“怨天尤人”属于反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睚眦必报”形容气量极其狭小,与“幸灾乐祸”无明显逻辑关系,“破涕为笑”指一下子停止哭泣,笑了起来,也用来形容转悲为喜,与“怨天尤人”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26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1题、2019年04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68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9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65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4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8题
【题型】单选题
【试题ID】40052341
95、多数家长的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家长投入程度随子女学段升高而降低,同时多数家长更注重在家辅导的投入,对子女参与社区及学校活动的投入较欠缺。而家长自主支持或控制的教养风格在家长投入与子女学业投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且部分通过子女学业心理需要的满足这一中介变量产生作用。
由此可以推出:
A.家长的投入、教养风格必然会对子女的学业投入产生影响
B.多数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减少,意味着子女学段的升高
C.家中学习环境的创设、形成和学校、社区间的联系呈反比关系
D.子女学业心理需要的满足是影响其学业投入的内驱和首要因素
【答案】B
【正确率】33%
【答题次数】3136次
【三级知识点】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归纳推理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只是提到“家长的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有预测作用”并不是“必然会造成影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项:根据“家长投入程度随子女学段升高而降低”可得出“多数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减少,意味着子女学段的升高”,可以推出;
C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家中学习环境的创设、形成和学校、社区之间的联系,排除;
D项:根据“部分通过子女学业心理需要的满足这一中介变量产生作用”可得出“子女学业心理需要的满足”并不是“影响其学业投入的内驱和首要因素”,表述过去绝对,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来源】2019春季联考-判断推理大题库第133题、2019年0420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8题、2019年0420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4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级以上)(网友回忆版)第111题、2019年0420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7题、2019年0420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95题、2019年0420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82题、2019年0420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网友回忆版)第101题、2019年0420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乡镇)(网友回忆版)第10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