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徽华图

首页 > 湖南公务员考试 > 安徽华图

2023安徽定向选调生计划考试公告已发布!

未知 | 2022-11-18 16:20

收藏

  安徽选调生考试网同步考试动态信息:2023安徽定向选调生计划考试公告已发布!,2023选调生考试公告。更多关于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选调生招录,安徽选调生公告,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选调生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育!

2023安徽定向选调生计划考试公告已发布!

  2023年安徽面向全国部分重点高校招录选调生公告已发布,笔试于2022年12月11日进行,华图教育同步更新2023年安徽定向选调生招录考试公告、职位表等,更多安徽选调生考试相关考试信息,请多多关注华图教育网站。

  2023安徽定向选调生考招录公告https://ah.huatu.com/zt/ahdxxdsksgg/

  选调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品学兼优,有较强的组织和实践能力;

  3. 爱党爱国,有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甘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奉献,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作风朴实、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服从组织安排;

  4. 最高学历所学专业在公告的需求专业目录(见附件3)内,学习成绩优良,能如期毕业并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位证书时间:博士、硕士研究生2022年8月―2023年7月,本科生2023年1月―7月);

  5. 18周岁以上,博士研究生30周岁以下(1991年12月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27周岁以下(1994年12月以后出生),本科生24周岁以下(1997年12月以后出生);具有参军入伍经历的,报考年龄可放宽2岁;

  6. 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除1002职位);

  7. 身心健康,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

  8. 报考省辖市职位还应具备下述条件之一:

  (1)在选调高校就读期间,担任一学年以上学生干部(班长、副班长、班级委员,党、团支部书记、副书记、支部委员,校院系学生会、研究生会、团委中层副职及以上职务,校社团负责人等);

  (2)在选调高校就读期间,获得“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一级和二级奖学金等校级以上表彰奖励;

  9. 有关选调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有下列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被开除公职的;

  (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

  (6)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

  (7)在校期间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学术不端或道德品行问题的;

  (8)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2023安徽选调生招录考试图书教材

  2023安徽选调生招录考试网校课程

  2023安徽选调生招录考试学习资料

  以上是『安徽选调生考试公告』2023安徽定向选调生计划考试公告已发布!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安徽选调生考试,安徽选调生招录,安徽选调生公告,快讯信息敬请关注安徽选调生考试网,及关注华图公务员考试网。

  2023安徽定向选调生计划考试公告已发布!相关考试试题:

  73 、间接正犯又称为间接实行犯,是指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利用者通过支配被利用者的工具行为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不构成共同犯罪,它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二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甲的行为属于间接正犯的是:
A.甲挑唆乙与丙的关系,致使乙一怒之下将丙打成重伤,甲、乙、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B.甲教唆精神病人乙用刀砍伤与其素有仇怨的丙,甲、丙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乙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C.甲派员工乙殴打一直欠钱不还的丙,并允诺给其好处,乙随后将丙打伤。甲、乙、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D.甲让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乙诬告丙,未想到乙捏造的事实正是丙客观存在的事实,甲、丙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乙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利用他人为道具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②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
③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挑唆乙与丙,使得乙打丙,乙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且乙是在知情的情况下,甲的行为不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或“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不符合定义;
B项:甲教唆乙砍丙,符合“利用他人为道具,实施犯罪”,精神病人乙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符合定义;
C项:甲派员工乙打丙,乙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且乙是在知情的情况下,甲的行为不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或“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不符合定义;
D项:甲让孩子乙诬告丙,孩子乙确实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但捏造的事实正是客观存在的,不属于犯罪,不符合“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犯罪”,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