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徽华图

首页 > 湖南公务员考试 > 安徽华图

2022年安徽公遴选考试准考证打印开始【点击查看】

未知 | 2022-11-17 09:29

收藏

  安徽遴选公务员考试网为您发布2022年安徽公遴选考试准考证打印开始【点击查看】,同步信息:2022遴选公务员准考证。更多关于安徽遴选公务员,公务员遴选,安徽公务员遴选准考证打印,安徽遴选公务员准考证的信息内容,请关注安徽遴选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值得信赖!

2022年安徽公遴选考试准考证打印开始【点击查看】

  2022安徽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报名人员于11月17日至11月18日打印准考证。华图教育同步开通2022年安徽遴选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22年安徽遴选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https://ah.huatu.com/zt/ahlxgwyzkz/

  考试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重点测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均为100分。各遴选单位可根据需要在面试环节开展职位业务水平加试,时间安排在面试之前,满分为100分。加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4:6比例合成为面试合成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或面试合成成绩)按照6:4的比例,合成考试综合成绩。笔试、面试、考试综合成绩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笔试。笔试时间为2022年11月19日(星期六)上午8:30—11:30,考场设在报名人员工作地所在市,地点详见准考证。报名人员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参加笔试。笔试阅卷完成后,由省委组织部研究确定并公布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

  2.面试。面试在省委组织部指导下,由各遴选单位自行组织。报名人员可登录安徽先锋网和遴选单位网站查看面试公告。

  面试人选从同职位合格分数线以上人员中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与职位计划数的比例一般为3:1。最后一名如有多名人员笔试成绩相同的,一并确定为面试人选。需要加试的职位,加试、面试人选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下列比例确定:职位计划数为1-2人的,人选数与职位计划数的比例为6:1;3人以上的,人选数与职位计划数的比例为5:1。加试具体事宜另行公告。

  面试前,各遴选单位须对面试人选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复审材料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报名表原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以及基层工作经历证明等。资格复审不合格者,取消面试资格。出现面试人选缺额的,在规定时间内等额递补。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等方式进行。除现场面试外,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网络远程面试、录像面试等。面试考官为7人,其中外聘考官不少于6人,由省委组织部负责选派。

  实际参加面试人数少于或等于职位计划数的,面试成绩须达到75分或当天该考场实际面试人员的平均分,方可进入下一环节。

  2022安徽公务员遴选考试面授课程

  2022安徽公务员遴选考试网络课程

  2022安徽公务员遴选考试图书资料

  以上是『安徽遴选公务员准考证』2022年安徽公遴选考试准考证打印开始【点击查看】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安徽遴选公务员,公务员遴选,安徽公务员遴选准考证打印,快讯信息敬请关注安徽遴选公务员考试网,及关注华图公务员考试网。

  2022年安徽公遴选考试准考证打印开始【点击查看】相关考试试题: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理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倔,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66 、第1段意在说明: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段首先援引他人观点,探讨了关于《涉江》和《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作者的观点,他认为《涉江》和《离骚》有明显不同。最后又做了进一步说明,即关于《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同意传统的看法,但关于《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并不同意传统的看法,作者认为《离骚》作于其放逐汉北之时,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文段结构为“分—总”,主旨句在转折后,主要论述作者对于《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看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