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广东人事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202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要出公告了吗?哪天出?,2023公务员考试公告。更多关于2023广东公务员考试公告,2023广东公务员职位表,广东人事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广东公务员考试网以及广东华图教育!
202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要出公告了吗?哪天出?
202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公告什么时候发布?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广东人事考试网更新2023广东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等相关信息,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华图教育官方网站!
2023广东公务员考试公告https://ah.huatu.com/zt/gdgwy/ksgg/(暂未更新)
2023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指南
历年广东公务员考试针对不同的职位出两类试题,但这两类试题在题型题量上是一致的,只是题目顺序不同。华图教育在充分研究广东公务员考试题目的基础上,分五部分为大家逐一讲解,希望对广大备考2023广东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1.选词填空部分主要考查实词、成语,以二空形式为主。另外,选词填空中的材料多选自时政新闻等,考生需加强对此方面的关注。
2.阅读理解主要考查片段阅读,其涉及的考点仍较为固定,主要是主旨观点型题目、细节理解型题目等。考生要注重培养迅速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抓住材料关键,快速找到破题点,得出正确答案。
(二)数量关系
1.数字推理的复习要熟知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等比数列及其变式、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等基本数列及其变式的考查要点以及解答技巧,复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字的敏感程度。
2.数学运算的复习则要从基础知识、计算技巧、题型演练三个方面入手。了解数学运算理论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并深刻理解其应用的特点;熟悉各种计算技巧,逐步提高解题速度;了解传统题型,重点掌握每种题型的常用解题方法和步骤。最后考生可常做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三)判断推理
1.图形推理的备考重点在于全面了解并掌握各种类型图形推理的解题要点,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灵活运用特征分析法、求同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位置分析法。
2.类比推理的备考重点在于词项间关系的判断,因此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词项间的各种关系,重点掌握逻辑关系、言语关系、常识关系三大常见类比推理关系。同时利用遣词造句法、词性对照法、横纵对比法等解题技巧应对组合型关系的出现。
3.演绎推理侧重考查可能性推理,其重点在于分析论证结构,考生需要牢记论证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的论证类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掌握针对各题型的解题方法。
必然性推理属于知识性和规则性较强的题目,考生需要熟记直言命题、复言命题的相关逻辑知识及推理规则。
智力推理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相对的变化也较多。此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解题方法,即解题的突破口。
4.科学推理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题型,主要考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因此考生不仅需要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常见的定理与公式,学会分析推理。
(四)资料分析
1.关注题源,锻炼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资料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经济、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科教文卫等方面,资料主要来源于相关机构的统计公报、分析报告、行业统计、热点时事相关新闻等。考生要对这些题源进行关注,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对数字的敏感度。
2.加强速算能力的培养。认真研读教材中的速算技巧,以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解题,提高资料分析的得分率。
(五)常识应用
1.重视平时积累。常识应用题目以基础知识为主,虽然题目设计灵活多样,但最终不会脱离基础理论知识这根主线。
2.关注时事热点。常识应用题目往往具有很强的时代感,考生应多关注时事动态,特别是近几年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
以上是202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要出公告了吗?哪天出?的全部内容,更多2023广东公务员考试公告,2023广东公务员职位表资讯请继续查看:广东人事考试网、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及广东华图。
2022年相关考试试题:
61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我国在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专家认为,海水淡化是沿海及临海地区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的成本将逐步降低,最终将达到与成本正逐步上升的城市自来水竞争的程度,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海水淡化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C.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危机
D.解决沿海地区水危机的有效措施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了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随后指出海水淡化是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强调的是海水淡化的必要性。结尾介绍海水淡化的成本将逐渐降低,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此处强调的是可行性。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两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