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一年间,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达84.92亿元……从政策到产业再到市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正朝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极大提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难度可想而知。巨大挑战面前,中国践信守诺、勇毅前行。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会议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谈判……中国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取得丰硕成果。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单位GDP能耗较2014年累计降低20%,贡献了近年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约1/4。中国的创新理念和务实行动,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比如,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为我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保障能源安全打开了广阔空间。正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尽管带来不小挑战,但也意味着机遇。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益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代表团,深刻阐述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实践表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把系统观念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过程,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关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扛起责任、铆足劲头,朝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坚定前行,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2日 04 版)
立即预约2023国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