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务员考试快讯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招考信息 > 考试快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2021国考成绩公布的时间 | 进面分数

国家公务员录用系统 | 2021-01-07 17:08

收藏

  国考笔试成绩一般在1月份左右发布,2021国考笔试成绩发布时间根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内容可知,2021国考笔试成绩在2021年1月发布,2021国考成绩查询入口:http://bm.scs.gov.cn/pp/gkweb/core/web/ui/business/home/gkhome.html,具体发布时间请大家关注官方公布信息。

  2021国考分数线一般多少分?为了让考生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分数线有更好的了解,以便提前备战国考面试,湖南华图小编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历年国考笔试分数线,协助考生参考,以做到心中有数。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合格分数线

年份 职位(总分数/行测分数)
2020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 110/60分 市(地)、县(区)级职位 100/55分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95/50分 非通用语职位、特殊专业职位、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职位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 95/45分
2019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 105/60分 市(地)、县(区)级职位 90/50分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85/45分 非通用语职位、特殊专业职位、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职位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 85/45分
2018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 105/60分 市(地)、县(区)级职位 90/50分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85/45分 非通用语职位、特殊专业职位 85/45分
2017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 105/60分 市(地)、县(区)级职位 95/50分 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 90/45分 非通用语职位、特殊专业职位 90/45分
2016 中央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 110/60分 省级直属机构 105/60分 市(地)级以下直属类职位 100/55分 县(区)级直属机构类别 85/45分
2015 中央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 110/60分 省级直属机构 105/60分 市(地)级以下直属类职位 100/55分 县(区)级直属机构类别 95/50分
2014 中央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 110/60分 省级直属机构 105/60分 市(地)级以下直属类职位 100/55分 县(区)级直属机构类别 90/50分
2013 中央机关综合管理类职位 105/55分 省级直属机构 100/55分 市(地)级以下直属类职位 90/50分 县(区)级直属机构类别 85/45分

  很多考生在面试前有这样的疑问:面试考场上是不是把分析内容说的全面透彻有深度就行了,语言等外在表现都不重要,真的是这样吗?大家想一想,完全同样的内容,难道不论是谁答出来,分数真的都完全一样吗?答案很明显,当然不是,语言表达本身的吸引力对于面试成绩的高低也至关重要。

  1.自然交流。

  一些考生在开始答题时总是习惯的说“考生思考完毕,现在开始答题”,这句话一出来通常就被钉上了套路化的标签,因此,建议各位考生,除了考场有统一要求之外,其他情况下尽量规避这种表述,可以进行适当更改,如“下面谈谈对于这道题的一些想法”或“考生认为题干中……”或直接开始作答题目;并且表述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自然的体现出来,不用刻意掩饰、也不能刻意伪造。

  2.吐字清晰。

  很多人在着急或者紧张的情况下,语言表达上很可能会出现吞字的问题,如“然后”一词,在表述时会把“后”吞掉,听起来只剩“然”。因此,建议各位考生在考场上不要着急,清晰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不要忽快忽慢,可以通过日常多读绕口令、文章等方式练习个人的口齿清晰度。

  3.语言流畅。

  由于面试题目的作答语言和日常交流的语言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更加规范一些,会导致很多考生边思考边作答,继而答题语言很卡顿,影响听感,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证答题语言的流畅性。可以尝试着自己答题,如果发现卡顿问题,可通过快速朗诵文章、限时作答等方式进行练习。

  4.层次分明。

  当对于一道题目有很多想法和角度时,很容易出现作答内容杂乱无章、想到哪说到哪的问题,思路不清晰,所以各位考生在面试时一定要保证语言本身的层次分明,如使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等逻辑词来规范自己的语言。

  5.无口头语。

  大部分人在日常表达时都会有不同形式的口头语,如“嗯、啊、额、这个、那个、那么、就是、这样一种”等,甚至很容易带入到面试题目的作答中,因此建议大家可以询问身边的家人朋友、或者自己回听与其他人聊天的语音条,看是否也存在各类口头语的问题,如果存在,要从今天就开始改起,平时交流要注意改正、复盘自己的各种录音,每一次说话时都注意规避口头语。

  6.多加练习。

  当然,光说一定是没有用的,练习才最重要,因此要多利用日常的碎片化时间练习,请身边的朋友帮忙指正问题,正视问题后努力改正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