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招警面试辅导

首页 > 备考 > 面试辅导

辅警面试热点:越减越负的小学教育

华图教育 | 2013-09-16 10:20

收藏

  辅警面试热点:越减越负的小学教育

  华图教育 蔡丽华

  【新闻背景

  从8月22日起,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询意见,提倡了多年的减负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正值开学之际,新一轮减负引发了热烈的探讨。

  据初步统计,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传真、信件方式向教育部有关部门专门提出的意见建议达5956件。51.9%的公众对减负十条规定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对减负规定中的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一小时、强化督查等规定均表示了高度认可。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留不留作业问题,大多建议还是倾向于小学高年级应该适当留些作业。教育部发言人称将根据回馈意见修订后,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相关观点

  家长观点

  家长代表米米妈:减负十条只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国家的这次减负有着史无前例的决心,而且最终会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北京家长李宜认为,现在的孩子不轻松,其负担不光是来自学校和老师布置的课业,而是额外参加的课外辅导班。不少孩子从一年级开始,课外时间就被安排得满满的,学奥数、学英语、学钢琴、学绘画。有的好学校和培训学校联手举办考试,向成绩优秀的孩子伸出橄榄枝,提供各种好政策。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让家长们无法舍弃任何一种可能性,孩子们的课外班压力甚至超过学校上学。

  青岛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无论过程如何最后难免“一考定音”,很少有家长敢在还孩子快乐童年、培养孩子能力和考上大学之间选择前者。孩子只能被逼着付出玩耍睡眠时间,从“幼升小”至高考一路拼杀。即便学校把作业、考试砍得再多,只要有考场上见分晓的压力,孩子就不可能轻松。

  老师观点

  北京市朝阳区某中学任教的王老师对于减负深有感受。王老师告诉记者,近几年,教育部门出台过不少减负规定,但是都难见实效。教育部门的“减负令”,本意是针对近年来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体质急剧下降的现状,采取一定措施扭转局面,但是现在看来,效果远达不到预期。

  究其原因,从社会竞争角度说,家长不愿意孩子落后,“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增加负担。整个社会大环境不改变,家长不愿意减负。从政府对学校评价的角度看,对学校、老师、学生,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为主导的评价系统不改变,就很难搬走压在学生身上的重重学业大山。学校要评等级、老师要分优劣、学生要上大学,都要拿“学生考试成绩”说话,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的“减负政策”越多,学校和老师的压力越大。

  “当整个教育系统都围绕着考试‘指挥棒’打转,‘减负令’最终会变成空洞的口号。”四川成都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动根本的减负,最后都只会沦为形式,学生的负担不会减轻,老师和学校也会被一道道“减负令”折腾得疲惫不堪。“减负的重点不在学校缩短课时,减少作业。主要是我们的人才选拔制度要变,家长心态、社会心态要转变,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实现的。”

  专家观点

  孙云晓谈减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关键

  孙云晓表示,教育部此次改革措施符合世界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捍卫童年”、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决策。但是在高考、中考教育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少留作业”或“不留作业”,学校与家庭都尚未做好准备,制度与教育“减负”的矛盾很快就会凸显。

  孙云晓说,当务之急是要重视少年儿童“自我管理习惯”的养成。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使其终生受益。在教育中,应将孩子置于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

  熊丙奇也称,发布减负令结果就是“行政治校”,用这种治理方式不利于对教育的长远发展。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政府发的禁令越少越好,政府频繁发出禁令,其实是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干涉。对于减负问题,相较于接二连三的“禁令”相比,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和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

  “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负担真正减轻下来,关键在于政府是否放权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和中高考制度改革。”熊丙奇说,良性的教育管理因该是政府学校各司其职,政府不要缺位更不能越位。

  对于纠缠中国教育数十年的“减负难”,专家分析,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要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打破现存的择校利益链。此外,改革中高考制度,打破一考定终身,政府教育部门实施一系列“放权”,把考试组织评价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学校,把选择权交给受教育者。

  【模拟题

  从8月22日起,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询意见,提倡了多年的减负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对于现在学生学习负担“越减越重”,谈谈你的看法。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